找到相关内容165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论中道义的逻辑特质

    情离见”,就是要对治遍计所执自性的情见。依它起自性就是讲识上缘起之法相,都是依缘起而有,是缘起自性,不是实体自性,这是内在的辩证理性思维,于一切法无取无执。圆成实自性,是自我识的真实性,...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241212.html
  • 佛指法相

    从古到今,几无人怀疑佛指骨的真实性,不少典籍还对佛指舍利形制作了详细的描述,唐道宣律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1载:"其舍利,形状如不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正方,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余内小指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1242973.html
  • 对佛的认识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学术界和考古界一致公认)也是产生得最早的宗教,佛教既是重理智的宗教,也是强调实践的宗教.它的理智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法妙难思”!对佛教,如果缺乏常识性的、真实性的了解,肯定会产生许多的误会甚至是诽谤.因此,在讲对佛的认识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知道以下:什么是佛?   什么是佛?我敢这样入,在今天很多信佛的人,或是佛了很多年佛教的信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0044387.html
  • 现代语言逻辑与学华严

    多少“信息”),想通过我们的逻辑论证其真实性其难度可想而知!  退一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表述是符合逻辑的吗?如果我们去问一位不信佛的逻辑学家,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因为他根本不知这里的“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745431.html
  • 从三论学认识“权实”二智意义

    从三论学认识“权实”二智意义  中国佛学院 理净  今若将“权实”分别而释略有四义:约实智而言:一者,般若照实相,从所照立名故称为实。因为般若能够观照诸法实相。所照之境是真实不虚。从所照境立名故称“实智”。二者,般若不是缘虚妄境界所生的分别心,而是从实相境所引发的真实智慧,实相是诸法的真实性。般若为其所生,因此依能生的实相立名故称“实智”。三者,如实而照,当体立名,故称为实,因为般若能够照诸法...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946694.html
  • 十疑论之师子觉

    十疑论中举证理由无真实性,论者为什这样做?莫非是印顺导师所说的“别有用心”。尤其是引喻本论大德,该考证上生经,而观知本论义的真假,说法者不要因偏爱西方净土,而“故意撰说”。总之,不可因私人之偏爱和法执...

    常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5148574.html
  • 人生如梦亦如影

    生到死为一生。这个身体好像水上的一个水泡,浮在水面,在那漂来漂去,是虚妄的,没有真实性,剎那间,就不存在。何必留恋它?何必执着它? 妻财抛下非君有: 等到死的时候,无论有多少钱,也买不了不死。将...

    宣化上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1153760.html
  • 净影寺惠远著述考

    净影寺惠远著述考  冯焕珍  (中山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净影寺惠远被中国古代佛学界尊为“隋代三大师”之一,著作宏富,影响深远。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慧远的著作,首次考定《敦煌宝藏》所记载的P.2141号写本残卷乃是其传本《地持论义记》的一部分;更为细密的论证了其《大乘起信论义疏》的真实性;具体地推定了慧远首次著述的时间和《大般涅磐经义...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4355103.html
  • 垅圩图山石雕造像

    有关“观音幻化,南诏立国”传说的真实性,证明了“梵僧”点化细奴逻的故 事,很可能是历史的真实。 云南佛教的起源,学术界大致有三种看法:天竺说、吐蕃说、唐朝说,分别认 为云南佛教采自印度、吐蕃(西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31556334.html
  • 唯物主义与佛教

    的唯物主义求同的是可实践性。高度抽象的哲学理念不借助于实践难以检验它的价值标准和客观真实性。在检验真理的手段上所不同的是,唯物主义只是借助于已被人们所掌握的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作一些具体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3256461.html